通过学习目前海关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业务改革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了解通关改革及海关执法理念的转变,熟知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稽查关注的重点与“底线”;
学员对象
公司高管、合规经理、进出口部门经理、采购经理、物流经理、财务经理、关务主管、项目主管及其他相关人员。
课程背景
2022年,后疫情影响下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在加快通关速度的同时将日常关务风险延后,清关后的海关稽查形式、力度、深度都将大幅的加强。伴随着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深入推进,海关稽查队伍将更加重视对企业涉税要素(税号、价格等)的稽查;届时,不少企业违规、违法、走私等情形将逐一浮出水面。2022年,海关将继续依赖大数据和专家经验研判,加大对高风险商品税号、价格(包括特许权使用费、转让定价)的专项稽核查,进出口企业需引起高度重视。
本次培训就将针对以上背景,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海关全面深化业务改革新政进行深度解读,并从海关和企业的角度深层剖析海关稽查要点及企业合规管理的薄弱点;与此同时,针对海关2022对商品税号、价格方面的专项稽核查重点,从技术和实操角度帮助企业查找不足和管理风险,并结合行业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解析,帮助与会人员掌握税号、价格(特许权使用费、转让定价)准确判断、申报、管理之方法;通过案例学习、方法梳理、管理精进,以提高企业贸易合规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
课程收益
内容的实用性:讲授和分享商品归类海关管理和实务操作技巧,案例剖析各行业如:大型组装机设备、汽车配件、电子器件、混合物品等产品归类疑难问题;
讲解的实战性: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来解析课程内容,以成功的经验解决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知识的系统性:把握企业商品归类工作难点和盲点,让学员在全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海关商品归类的正确操作。
本课程可以让培训者获得以下收益:
⒈ 通过学习目前海关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业务改革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了解通关改革及海关执法理念的转变,熟知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稽查关注的重点与“底线”;
⒉ 了解海关现行全国性税收稽查的背景、特点,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涉及的相关海关事务风险进行预先评估和防控,对已涉的各类企业海关事务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和解决;
⒊ 充分理解海关现行《审价办法》中有关“特许权使用费”计征的法律条款,面对海关事中、事后价格质疑及稽查,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规则,降低由此引发的相应关务风险和企业成本,便利通关。
课程大纲
一、商品归类方法与工具书使用技巧(2022协调制度(HS)) 1、新《协调制度2022》在中国的应用 2、新《协调制度2022》目录与注释结构 3、品目注释与本国子目注释的调整 4、商品归类与《税则》的关系 5、2022版《协调制度》修订与调整 a) 危险化工品主要修订及案例解析 b) 木材、纸制品主要修订及调整 c) 纺织、金属产品主要修订及调整 d) 机电产品(旧)主要修订及调整 e) 机械、汽车配件、大型组装产品主要修订及调整 6、2022年《进出口税则》调整解析 7、海关税收形式与企业商品归类风险 8、海关涉及税号稽查关注、关注重点 9、稽查通知、情况说明要素及技巧 …… | 二、商品归类疑难问题分析&税号确定及运用技巧 1、商品税号申报规则、疑难问题解析 2、海关对商品税号监管方式 3、企业如何正确掌握归类规则规避风险 4、2022版《协调制度》对税号影响及应对方法5、海关商品归类政策的有效运用 6、×××案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 7、商品归类基本特征与其切入点 8、商品归类存在问题与相关法律规定 9、典型商品海关归类政策运用剖析 10、海关商品归类政策运用途径解析 11、商品税号确定在中国为何如此重要 12、海关颁布的归类政策的理解与应用 …… |
三、案例分析(大型组装产品、汽车部件、化工产品、电子元器件、组装混合产品等):剖析商品归类税号确定操作方法及策略 1、《税则》结构及商品分布情况 2、归类总规则的解析及运用 3、国外的归类在中国的参考性与采用原则 4、海关化验与社会化验在归类中的法律地位 5、商品税号确定与情况说明书写要点 6、化工品归类方法与要点解析 7、塑料(39章)与橡胶制品(40章)归类精讲 8、纺织品归类方法与要点解析 9、贱金属机器制品类归类方法与要点解析 10、机械(84章)与电气产品(85章)归类精讲 11、零部件的“通用性”与“专用性”判断 12、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归类方法与要点解析 13、光学仪器类(90章)归类方法与要点解析 14、进出口商品报验状态与商品归类筹划 15、商品税号确定基本思路与解决路径选择 16、全国(区域)通关一体化商品税号的协调 17、大型组装设备归类方法和归类依据 18、混合型产品归类方法和策略 ……
| 四、税号被质疑&争议解决思路和方法 1、海关商品归类工作总流程及风险监控流程 2、行业标准或约定与《协调制度注释》的分歧及解决方式 3、申报价格、原产地与海关对商品HS编码核查之间的内在联系 4、企业对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的操作策略(粗放型和智能型) 5、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品归类的影响及规避方法 6、海关商品预归类、归类行政裁定及归类决定的法律地位 7、海关系统内部商品归类疑难问题的处理流程和思路 8、海关与企业对商品归类争议的解决途径选择 9、海关商品归类磋商机制及现行制度的缺陷性 10、如何确实有效的运用好海关商品归类磋商机制 11、欧美发达国家海关商品归类争议的解决途径及借鉴性 12、商品归类产生争议及利益分歧,如何与海关有效说明与争取 13、海关归类质疑的剖析与有效应对机制 14、海关对商品归类的稽查重点与案例分析 15、进出口商品归类引发的法律问题深度解析 16、企业进出口商品归类合规管理精髓与风险防控 …… |
授课老师
王老师,曾在上海海关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关务研究、咨询与培训工作,熟悉海关相关政策,如通关实务、HS编码专业审核、关务风险防控与内审、关务筹划与合规管理;同时为中国海关税收研究中心和关务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海关学会会员。
社会兼职:中国德国商会海关事务高级培训师、关务顾问;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外商会提供进出口货物通关事务的培训与贸易合规咨询工作。王老师长期致力于关务管理规律的总结和传播,他的培训亦是多年来不断学习和提炼的智慧凝结。王老师坚持选择对关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实用内容,在培训过程中,精心设计大量案例,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来阐明相对枯燥的实务操作,内容扎实,形式活泼,深受学员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