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对象】:追求卓越的企业领导、生产各业务归口部门负责人、核心业务处理担当、标准化管理成员、信息化项目组管理成员等企业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2天(6H/天)
【授课方式】:全程面授、系统讲解、案例解析、方法演练
【课程背景Background】
Ø 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统称企业管理的“四化”,在这个“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产品微利、服务竞争激烈、向管理要效率”的时代,如何保证我们所有的客户都能体验同样的服务?如何让客户的满意度长期保持?如何让工作业绩实现可持续化增长……,“标准化、信息化”是达到这一效果的唯一方法,更是“管理系统运转良好、管理规范”的重要衡量指数之一,也是企业四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课程大纲】
第一讲 精准定位“标准化、信息化”的价值
1. 企业标准化、信息化工作的常见问题解析
2. 标准化、信息化的内涵
3. 如何做好四化建设——管理真谛互动
A. 互动:科学管理、品质管理、目标管理的共性是什么?
B. 结论:三大管理学派的前提
4. 如何做好四化建设——约束出效率!
A. 互动:管理提升的逻辑--PDCA(PDCA各环节的重要性)与SDCA
B. 结论:意识=素养=约束=标准化+信息化
第二讲 标准化实务——流程重塑过程实用技术和方法
1. 标准化导入过程中的问题解析
2. 标准化载体:文件控制体系建设要求
A. 文件是企业的财富!
B. 文件系统管理组织建设
C. 文件系统管理规范
D. 文件级别 & 文件管理要求
E. 文件编号和规范管理
F. 有效文件体系导入的2/8原则
G. 标准化落地的七步骤:
起草、检讨、定稿
发行、培训考试
试运行、正式运行
3. 标准化逻辑:标准化=文件化 + 动作化 + 数据化 + 机制化
A. 文件化=标准 + 制约 + 责任(三要素法)
B. 动作化=文件化 × 驱动 × 执行(稽核控制法)
C. 数据化=效率的结果(数据流动法)
D. 机制化=管理规则 + 培训规则
E. 【现场演练——三要素法、稽核控制法、数据流动法、数据化绩效评估模式】
F. 【现场演练——基于三要素法的工作梳理】
第三讲 标准化实务——详解企业管理流程模块化设计
1. 企业标准化体系关系
2. 详解:管理系统——“制度、流程、表单”标准化要素:
3. 详解:SOP——标准作业指导书要素:
4. 详解:SIP——标准检验指导书要素:
5. 详解:OPL——单点课程导入要素:
第四讲 信息化集成——生产系统信息化集成之核心精要
1. 系统认知
2. 核心功效之一——MPS主生产计划
3. 核心功效之二——MRP物料需求计划
4. 主要模块功效一——市场销售
5. 主要模块功效二——技术研发
6. 主要模块功效三——采购管理
7. 主要模块功效四——生产管理
8. 主要模块功效五——品质管理
A. QA模组:品质检验设备、品质检验项目、品质检验标准、8D过程管理
B. QC模组:IQC来料检验
C. QC模组:IPQC制程检验
D. QC模组:FQC最终检验
E. QC模组:OQC出货检验
9. 主要模块功效六——仓库管理
第五讲 信息化集成——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构建管理要素
1. 一个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系统导入思维
2. 系统平台化 = 标准化 + 信息化
3. 信息化集成管理要素
A. 企业信息化总模型图
B. 从销售订单到产品出货模拟(5动画案例)
C. ERP与MES系统模拟实现
D. 系统生命周期管理与企业管理
4. 信息化集成技术要素
A. 计算机网络架构与物理平台——“硬件”要求
B. IT技术团队具备要素——“软件”要求
C. 数据结构——数据库的维护能力
5. 信息化集成案例
A. 某汽车企业实时工厂(电子数据看板)案例
B. 某电子企业自动化配送线(含原料仓、成品仓、有轨输送车、输送轨道、一楼、二楼、生产线等)案例
C. 某企业电子化作业流程——E-SOP案例
第六讲 课程总结
1. 管理提升的五个DING
2. 课程总结